渊源
柞蚕是山东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。
山东境内山脉纵横,河流交错,气候温和,生物多样性丰富,给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。由于山东历史上没有受到冰川的侵蚀,因此保存了许多起源于第三纪(距今3000多万年)的古老植物。古代山林茂密,人口稀少,先民偶有发现柞蚕结茧,往往认为祥瑞征兆,地方官上报朝廷。
从汉朝到明朝前期,文献中关于野蚕成茧的记载不下五六十处。
古栓皮栎,山东省临朐县山旺化石,化石沉积年代1900万年。图片由临朐县博物馆提供。
野生柞蚕的生存和进化时间相当久远。20世纪70年代,在山东省临朐县山旺化石的纸片状硅藻土页岩中,发现了大批的栎类化石以及鳞翅目昆虫中类似柞蚕蛾的化石。同时发现的还有柞树害虫象甲和柞蚕天敌广肩步甲化石。
关于山旺化石的沉积时代,地层古生物工作者认为属于中新世,距今有1900万年。
广肩歩甲属-马德拉歩甲,山东省临朐县山旺化石,化石沉积年代1900万年。图片由临朐县博物馆提供。
鳞翅目-天蛾科,山东省临朐县山旺化石,化石沉积年代1900万年。图片由临朐博物馆提供。
放养
弥山遍谷,一望蚕丛
柞蚕从自生自灭到正式的人工放养,中间有千余年的过渡时期。宋元时期可能就是这段过渡期。从明朝中叶起,山东省进入正式的柞蚕人工放养阶段,此后基本上没有了关于野蚕成茧的文献记载。
柞蚕人工放养以山东省中南部山区为最早。先民由采集野生蚕茧抽絮作绵,到真正形成柞蚕产业项目,也是从中南部山区开始的。
清朝顺治八年(1651年),孙廷铨《南征纪略》第一篇“山蚕说”中记录了诸城人工放养柞蚕的实况:“蚕月抚种出蚁,蠕蠕然,即散置槲树上。槲叶初生,猗猗不异桑柔,听其眠食。食尽即枝枝相换,树树相移。皆人力为之。弥山遍谷,一望蚕丛”。这是我国有关人工放养柞蚕的早期记载。
推广
复教之织,州人利之,名曰‘刘公绸’
《青州府志》卷四七《人物卷十》记载,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青州府诸城县刘棨莅任陕西宁羌知州,“一日出郭,见山多槲树,宜蚕,乃募里中善蚕者,载茧种数万至,教民蚕;茧成,复教之织,州人利之,名曰‘刘公绸’。其后桂林陈文恭为陕抚,请下其法于他州县,由是陕人之蚕者益众。”。
刘棨之后,在外省任地方官的山东人,如长山吴琯为、沾化吴汝为、历城陈玉壂、潍县韩梦周、诸城王萦绪、郯城侯长熺、胶州王隽、高密郝敬修等,先后效法,影响渐著,传播惠及到山西、陕西、贵州、安徽、四川、河南和湖北等省。
清朝后期,东北地区成了大的柞蚕生产基地,并使柞蚕放养技术传播到了俄罗斯、朝鲜、日本等国家。鸦片战争以后,柞蚕业曾一度成为二十世纪世界性产业。
品种
自然的柞林资源是饲养柞蚕的基础。
柞蚕在长期系统演化过程中,为了种族的生存、延续和发展,形成了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特征。其中食性、滞育性和堆温度等气象因子的适应性,对柞蚕品种的地理分布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。柞蚕喜食柞叶,因而自然的柞林资源分布是柞蚕品种分布的基础。
从品种的化性分,柞蚕有一化性品种和二化性品种两种类型。柞蚕以蛹滞育的特性在内因方面决定了柞蚕品种的化性表现,也决定了不同化性品种的地理分布。
一化性品种分布在山东日照以南的华中地区和江南各省。
山东省莒县北纬35°26′,经过山东费县35°25′,再经过河南省蒿县34°25′,直到甘肃省天水县34°25′,构成了从东北微偏西南走向的一化性柞蚕品种分布的北界线,此线以南为一化性柞蚕地区。也就是山东(日照-费县-金乡)- 河南(民权-新郑-蒿县)- 陕西(西安-宝鸡)- 甘肃(天水-临潭)。
二化性品种分布在北方地区。
山东省胶州为36°16′,经过山东省泰安市36°07′,再经过河南省林州36°03′,直到甘肃平凉县35°25′,构成了从东北偏西南走向的二化性柞蚕品种的南界线。也就是山东(青岛-泰安-阳谷)- 河南(南乐-安阳-林县)- 山西(长治-临汾)- 陕西(洛川)- 甘肃(平凉-静宁),此线以北的山东、河北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为二化性柞蚕地区。
在一化性品种分布北界线与二化性品种分布南界线之间,自东向西构成了柞蚕化性不稳定地带。在这一地带,既有一化性品种,又有二化性品种。当然,柞蚕化性稳定性是相对的,因而柞蚕品种的化性分布也是相对的。
二化性柞蚕区可育成一化性品种,如辽宁的“四青”、吉林的“吉黄一化”;一化性地区也可选育出二化性品种,如“蓝二化”和“白二化”。这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晶。
柞蚕幼虫(蚕)的体色,既是遗传性状,又是柞蚕自身适应不同日照、温度等自然环境条件的产物。不同体色的柞蚕品种,对温度、光照等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也不相同。
黄蚕系统的品种,多分布于纬度较低的亚热带至暖温带气候区内。其中,淡黄体色品种多分布于贵州、四川等省,杏黄体色品种则多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安徽、河南、山东等省。
青黄蚕系统各品种多分布在高纬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,如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等省、自治区。
蓝蚕和白蚕系统品种地区适应范围较窄,前者仅分布于山东省胶东地区,后者仅分布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沿岸山区。
河南、安徽、湖北等省,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区。该区的柞蚕品种为一化性,多属杏黄蚕系统。柞蚕茧平均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%。
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,是典型的柞蚕二化性区域。青黄蚕系统各品种主要在该区域内应用,柞蚕茧平均年产量占全国的80%。
在我国柞蚕一化性与二化性的过渡区域内的山东、陕西、山西、甘肃等省,既有一化性品种,又有二化性品种;既分布着黄蚕系统品种,又有青蚕系统品种。柞蚕茧平均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%,以山东省居多。
本文摘自《茧绸染织孙海东文》